欢迎来到交勘院 -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初心引航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初心引航

初心引航│王少一:勇做航路先锋中的“尖刀”

发布时间:2025-05-26

身材高大,背影宽厚,迈着坚定的步伐,炯炯有神的双眼总能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精准捕捉交通建设工程所需的工程地质信息。这就是交勘院勘察分院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者王少一,一个用“踏实、专注、坚持”书写地勘人生的人。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怀着对交通工程地勘事业的满腔热情,2012年,王少一从兰州大学毕业来到交勘院勘察分院。淌沼泽、钻山沟,跨江河、越山岭……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王少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地勘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设计总院地勘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

砥砺奋进,精益求精铸辉煌

2012年,初出茅庐的王少一,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便参与了扬绩高速公路广德至宁国段项目工可阶段的地勘工作,并在后续阶段的地勘工作中先后担任外业地质调绘组组长、勘探管理组组长和勘察项目分项负责人。野外地质工作虽然艰苦,但他却以苦为乐,一丝不苟,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岩土设计、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等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得到公司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广宁高速公路已于2018年12月20日正式建成通车,建设项目在2024年7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竣工验收会上综合评价为优良。

图片1.png

十多年来,在交勘院“传帮带”机制培养下,王少一在山区公路勘察技术领域迅速成长。遇到困难和不懂的问题时,他第一时间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苦练内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广泛吸收国内外地勘研究工作最新成果,并将其用于指导实际。他用智慧的思维和勤劳的双手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将一个个困难转化为提高技术和能力的动能。同事们私底下常常称他为专治山区工程地质问题“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如今,勘察分院只要有复杂山区公路的勘察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背着“百宝囊”,钻入山间、丛林之中,通过现场调查地形地貌,一处处地层及泉水等的露头信息,分析研究勘察工作方案,为勘察工作的布置和项目管理的组织安排提供可靠依据。

2019年,交勘院进军四川省公路勘察市场。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海拔2000-3500米,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性大,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十分发育。王少一主动请缨来到这片热土,主持了省道309线隆昌至越西公路(美姑境)工程、省道S464线德昌乐跃经普格至布拖公路普格段升级改造工程(二标)等项目的详勘工作。为了获取一手地质资料,他带领项目组翻越无人区,深入野外生产第一线,克服了工区地形陡峭、植被茂密、通行不便、生活及通讯无法保障、缺医少药等困难,深入多雨、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等灾害频发的现场。“搞地勘工作,不到现场,怎么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勇于担当,不计得失显本色

2022年9月至10月,平陆运河工程两阶段勘察设计四标段航道工程勘察项目启动。作为我国第一条通江达海的国家级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勘察的标准极高。严格的工期管理,酷热多雨的丛林环境,语言不畅的协调沟通条件等,都是对勘察工作的极大挑战。王少一毅然接受了任务,主动要求担任项目勘察负责人。

平陆运河四标段航道工程勘察项目人员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要时刻保证酷热环境下的作业安全。面对业主提出的一个月内完成近400个水域、陆域钻孔的勘察任务时,王少一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多次走访、现场查勘,不断调整外业工作部署,运用无人机航拍、激光扫描等新方法新技术,并且采用多种勘察方法齐头并进的方式,组织生产。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项目组克服了天气炎热、紫外线照射强烈、毒虫叮咬等重重困难,在五个勘察设计标段中率先完成钻探任务,对外树立了设计总院的良好品牌形象,为设计总院进一步拓展省外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2.png

王少一(左二)在平陆运河工程勘探现场

在设计总院,还有很多像王少一这样的地勘人,他们把工作当作乐趣、把职责当成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勇做航路先锋中的“尖刀”,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地勘人的绚丽篇章。

(交勘院)